Skip to main content

現實是什麼?

最近在週末的時候去上一堂叫做“兒童繪畫療癒“的課程,
是學習如何從兒童的繪畫方式以及內容,
來窺探兒童的心裡狀態與性格傾向。

本來就對心理學很有興趣的我,這下還能同時結合兒童教育與繪畫兩個熱情,
根本就是好好玩!
這個觀察分析的過程,要從對象開始準備畫畫的時候就開始記錄並分析,
所以無法同時運用在一堆愛講話常分心的團體學生課堂上。
雖然無法在補習班中運用,但總是讓我對於繪畫療癒的領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與練習機會。


在分析對象的性格與心情時,
我發現,分析者的角色必須相當的超然,
否則很容易會加諸分析者本身經驗與主觀想法,並套在被分析對象的身上。
例如,當畫者畫出咖啡色的屋頂時,如果分析者沒有考慮到一般常識認為屋頂是咖啡色,而判斷對方心理壓力過大,就可能造成誤會;
而當畫者畫出房子,因為心裡是想買棟房子,卻被分析者判斷為“想要結婚成家“,這跟真實情況也會有所出入。

上次上課,幾位學生在畫中畫出他目前打工周遭的事物,
因為畢業前主修心理學,卻去咖啡店打工,令老師感到“很可惜“,
老師認為,既然修了這門學問,就該繼續進修考執照,
否則會浪費時間...

坐在教室另一邊的我開始出神想著,
或許在人生中擁有不同經驗,接觸過更多不同的人,
再試著去分析對象,是不是才會比較客觀呢?

很多一生中都在研究做學問的師字輩,
反而是最不懂得尊敬別人的自傲鬼,
如果不能從多方面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專業與工作的對象,
是不是也可能會喪失很多客觀的判斷力呢?

打工的畢業生或許當初根本沒有十足的學習動機,
而是填志願“恰巧“填上了,就索性矇矇懂懂地念完書。
畢業之後,
沒有在家混時間,而去為學煮自己最愛的咖啡,
我卻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啊!

能夠在年輕的時候多多嘗試不同的經驗,
或許才能在往後的專業領域中投注更堅持的意念!

還有,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只為了成為“專業人士“而不斷唸書考證照...
那誰來煮我們最愛的喝的咖啡呢?誰來維護公共廁所的衛生呢?

一個傾向“證照““學歷“的社會,
是不是就會漸漸造成了階級觀念呢?

每個人都會尊敬“師“字輩的人物,
難道對於那些收垃圾、做佣人的工作者,我們就可以自以為是的頤指氣使嗎?

補習班裡有對姐弟,家裡有位外籍幫傭,身兼佣人與保姆,
我發現,雖然他們會叫對方“阿姨“,
但是一到孩子沒有耐心,承受到壓力的時候,
對待保姆的態度就像是那種我們印象中的“千金孩子“一樣,
缺乏了某種程度的尊敬。

現實究竟是什麼呢?
當一個人在追求生命的實現時,應該是追求什麼價值呢?

我的法國朋友多數有著穩定的工作,
雖然那只是儀器老闆的助理或是學校的機械工,
他們都很知足地說,下了班就是和家人共度,共同計畫渡假的時候,
因為工作與賺錢,不過就是為了渡假而準備。

台灣的朋友,就比較常聽見“賺不賺錢““能不能買名牌“...
工作與人生的目標多數是為了更多的物質,滿足更多的慾望。

美國的朋友,包括蘿蔔頭,
都一直在追求“人生理想的實現“---泛指工作職業的發展,
好像如果你對工作沒有熱情,生活沒有遠大的理想,
人生就會少了什麼東西...

我還在這三者當中互相衝撞,
為了現實,
我想要更多的時間規劃不需要工作的人生,
我也認為慾望是不能避免的,
我也還在摸索可以讓我無怨無悔的職業...



我可能還需要更努力去認識現實到底是什麼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