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不景氣的年代,
大家最怕的就是“太閒“這個字眼吧?
我身邊有一個視工作為人生首要價值的公公,
還有一個即將要欠下大筆學費的老公,
這兩個男人讓我在搬來美國還不到三個月,
就間接使我心中就充滿了找工作的壓力。
現在找工作本來就不簡單,
身邊還有些人因為這種經濟蕭條之下被免職的,
我這個外國人實在很難找到好工作,
再加上,我還是想走教學的路,
自己的經驗卻又還不足,
所以最後我決定主動出擊,去家附近的一所私立小學毛遂自薦,
一面跟著美國老師們實習觀摩,
一面思考自己以後要走的路。
Charleston Day School是一所私立小學,
採取小班制、菁英教師制,學費又是天價,
所以整個學校充滿了貴族的氣息,
這對我來說當然是一個教學的天堂,
小朋友們還沒學到銅臭味,
卻從家庭以及學校學到了禮貌與學識,
幾乎每個小朋友都是天真、活潑又討人喜愛,
再加上這些小老外的細緻皮膚、柔細頭髮與靈活的大眼,
個個都像是雜誌或廣告上的小模特兒,
我都不小心被幾個小男生電到了!
差點想說:瘋風老師跟妳回家好不好啊~
在這三週的實習經驗中,
我確實是感受到東西方教育許多的差異,
也讓我一再反省,希望能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到最中庸的境界:
首先,同樣年紀的美國一年級學生表達能力實在是太好了!
當然這也許因為這些孩子多數都來自於教養良好的家庭,
但是同樣是六、七歲的孩子,
美國的孩子說話能力已經相當良好,
台灣的孩子在表達情緒與字彙的運用上相對拙劣許多,
我猜想,
大概是台灣的小孩在低年級的時候,
還保有著相當嬰孩的說話方式,例如:我愛玩球球...
這一方面是來自於家長的說話方式,
一方面也出自於東方人長幼階級明顯的教育方式,
在東方,
大人們的表達能力因為溫儒文化的影響,
常常處在被動的表達模式,
這樣的行為影響了教育方式,
而在西方,
個人行為與思考的表達比表現謙遜來得重要,
人們很早就學會如何表達:我...,我覺得...
雖然英文文法中總會強調,必須將自己放在團體的最後面,
例如“Robert and I went to school.“,
而不像中文:“我和蘿蔔頭去了學校“
西方的表達方式是非常重視“我“的重要性,
所以東方人在西方世界中,總會給人寡言神祕的印象,
在我看來,跟西式表達比起來,
東方人確實比較難在那麼多“我“的對話中,適時切入自己的想法。
這些差異,也很明顯地呈現在教育方式上:
考完試,
美國老師可能會說:看吧!我就知道你會考得很好!,讓我給妳一顆星星...,下次如果更進步的話,我會給妳兩顆星星哦!
小孩子變得更願意發言(雖然有時候說得實在太多了),但是他們學會從贏取讚美與獎勵,來激勵自己;
東方老師可能會說:妳只差一點點就全對了!下次別再粗心大意囉...,
小朋友可能會越來越害怕出錯,漸漸地索性少說少錯,不總是期望得到讚美,只求不要被罵。
寫練習或作業,
美國老師面對龍飛鳳舞的筆跡,只好慢慢解碼,連連看也像是在走迷宮一樣跟著每個學生不同的曲線找出他連的答案;
因此,小孩子很快就知道對與錯的分界點,將知識與理念擺在第一,眼界自然比較開闊,但是太少的規則,確可能讓孩子間接學會逃避責任,以為每次錯都還可以重來。
台灣老師要畫格子盡量糾正學生的筆跡到大小適中、橫豎仔細,有些老師如果發現學生沒用尺畫連連看,還會直接退回給學生重寫;
這養成了東方學生注重細節的優良學習精神,不過有時候如果因小細節而錯失大重點,其實也是很危險的,這樣下去的教育結果,可能會讓仔細的學生平步青雲,卻讓擁有敏銳感受的粗心孩子喪失自信心。
Voilà,
這就是我這幾個禮拜以來的小小心得,
完全沒有理論基礎,全憑我自己的揣摩與想像,別無分號。
歡迎同樣有興趣的各位批評指教囉!
嗯,現在是晚上10點半,其實已經超過我的就寢時間了,
因為每天早上,我必須六點半起床,
半小時吃早餐、半小時便便梳洗,五分鐘準備出門...
不過,美國小學放學得早,
學生們早上八點到校,
沒有朝會與自習,直接開始上課,
三點半就放學了,
他們沒有固定的下課休息時間,也沒有午休時間,
中午的吃飯時間,老師還得陪著小朋友在遊樂場吃午餐,顧著他們玩那些瘋狂的遊戲...
早點放學,
也是給沒時間休息的老師們一個解脫的機會吧!
好了,有空再來報告近況,
也歡迎各位朋友踴躍留言,最好是給我一份工作!
更希望我的書能夠順利出版(目前還在洽談當中...)
希望一切一切的努力都能有收穫~
我在遙遠的地方,沒有怠惰哦!
希望能在這裡,闖出屬於我和蘿蔔頭的一片天!
大家最怕的就是“太閒“這個字眼吧?
我身邊有一個視工作為人生首要價值的公公,
還有一個即將要欠下大筆學費的老公,
這兩個男人讓我在搬來美國還不到三個月,
就間接使我心中就充滿了找工作的壓力。
現在找工作本來就不簡單,
身邊還有些人因為這種經濟蕭條之下被免職的,
我這個外國人實在很難找到好工作,
再加上,我還是想走教學的路,
自己的經驗卻又還不足,
所以最後我決定主動出擊,去家附近的一所私立小學毛遂自薦,
一面跟著美國老師們實習觀摩,
一面思考自己以後要走的路。
Charleston Day School是一所私立小學,
採取小班制、菁英教師制,學費又是天價,
所以整個學校充滿了貴族的氣息,
這對我來說當然是一個教學的天堂,
小朋友們還沒學到銅臭味,
卻從家庭以及學校學到了禮貌與學識,
幾乎每個小朋友都是天真、活潑又討人喜愛,
再加上這些小老外的細緻皮膚、柔細頭髮與靈活的大眼,
個個都像是雜誌或廣告上的小模特兒,
我都不小心被幾個小男生電到了!
差點想說:瘋風老師跟妳回家好不好啊~
在這三週的實習經驗中,
我確實是感受到東西方教育許多的差異,
也讓我一再反省,希望能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到最中庸的境界:
首先,同樣年紀的美國一年級學生表達能力實在是太好了!
當然這也許因為這些孩子多數都來自於教養良好的家庭,
但是同樣是六、七歲的孩子,
美國的孩子說話能力已經相當良好,
台灣的孩子在表達情緒與字彙的運用上相對拙劣許多,
我猜想,
大概是台灣的小孩在低年級的時候,
還保有著相當嬰孩的說話方式,例如:我愛玩球球...
這一方面是來自於家長的說話方式,
一方面也出自於東方人長幼階級明顯的教育方式,
在東方,
大人們的表達能力因為溫儒文化的影響,
常常處在被動的表達模式,
這樣的行為影響了教育方式,
而在西方,
個人行為與思考的表達比表現謙遜來得重要,
人們很早就學會如何表達:我...,我覺得...
雖然英文文法中總會強調,必須將自己放在團體的最後面,
例如“Robert and I went to school.“,
而不像中文:“我和蘿蔔頭去了學校“
西方的表達方式是非常重視“我“的重要性,
所以東方人在西方世界中,總會給人寡言神祕的印象,
在我看來,跟西式表達比起來,
東方人確實比較難在那麼多“我“的對話中,適時切入自己的想法。
這些差異,也很明顯地呈現在教育方式上:
考完試,
美國老師可能會說:看吧!我就知道你會考得很好!,讓我給妳一顆星星...,下次如果更進步的話,我會給妳兩顆星星哦!
小孩子變得更願意發言(雖然有時候說得實在太多了),但是他們學會從贏取讚美與獎勵,來激勵自己;
東方老師可能會說:妳只差一點點就全對了!下次別再粗心大意囉...,
小朋友可能會越來越害怕出錯,漸漸地索性少說少錯,不總是期望得到讚美,只求不要被罵。
寫練習或作業,
美國老師面對龍飛鳳舞的筆跡,只好慢慢解碼,連連看也像是在走迷宮一樣跟著每個學生不同的曲線找出他連的答案;
因此,小孩子很快就知道對與錯的分界點,將知識與理念擺在第一,眼界自然比較開闊,但是太少的規則,確可能讓孩子間接學會逃避責任,以為每次錯都還可以重來。
台灣老師要畫格子盡量糾正學生的筆跡到大小適中、橫豎仔細,有些老師如果發現學生沒用尺畫連連看,還會直接退回給學生重寫;
這養成了東方學生注重細節的優良學習精神,不過有時候如果因小細節而錯失大重點,其實也是很危險的,這樣下去的教育結果,可能會讓仔細的學生平步青雲,卻讓擁有敏銳感受的粗心孩子喪失自信心。
Voilà,
這就是我這幾個禮拜以來的小小心得,
完全沒有理論基礎,全憑我自己的揣摩與想像,別無分號。
歡迎同樣有興趣的各位批評指教囉!
嗯,現在是晚上10點半,其實已經超過我的就寢時間了,
因為每天早上,我必須六點半起床,
半小時吃早餐、半小時便便梳洗,五分鐘準備出門...
不過,美國小學放學得早,
學生們早上八點到校,
沒有朝會與自習,直接開始上課,
三點半就放學了,
他們沒有固定的下課休息時間,也沒有午休時間,
中午的吃飯時間,老師還得陪著小朋友在遊樂場吃午餐,顧著他們玩那些瘋狂的遊戲...
早點放學,
也是給沒時間休息的老師們一個解脫的機會吧!
好了,有空再來報告近況,
也歡迎各位朋友踴躍留言,最好是給我一份工作!
更希望我的書能夠順利出版(目前還在洽談當中...)
希望一切一切的努力都能有收穫~
我在遙遠的地方,沒有怠惰哦!
希望能在這裡,闖出屬於我和蘿蔔頭的一片天!
Comments